中旗是内蒙古自治区畜牧业大旗,全区33个畜牧业重点旗县和19个边境旗县之一。2021年牧业年度牲畜存栏达到380万头只,是二狼山白绒山羊、巴美肉羊、乌拉特草原戈壁蒙古羊养殖的繁育基地和主导区。畜牧业已成为广大农牧民致富增收的主要产业,因此动物防疫尤为重要,事关绿色高质量发展。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现代农牧业的发展对兽医服务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为了整合兽医资源,稳定防疫队伍,拓宽兽医技术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和养殖效益。
中旗根据《农业部关于推进兽医社会化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农医发〔2017〕35号)和《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8年兽医社会化服务推进工作的通知》(农办医〔2018〕31号),结合我旗实际,从2021年起在全旗范围内全域化实行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成为全自治区唯一全域实行社会化服务的旗县,也是巴彦淖尔市首创,为全区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主要做法:
借助牧区现代化建设试点工作,以提升牧区动物疫病防控社会化综合能力为目标,在新忽热苏木、巴音乌兰苏木、呼勒斯太苏木建设3处动物疫病防治综合技术服务中心,建成动物疫病诊疗服务区、兽药经销展示区、饲料添加剂交易区等基础设施。以三个中心为辐射点,向广大农牧民、养殖户提供诊疗服务、养殖优质投入品、精准诊断等服务,充分利用动物疫病防治综合技术服务团队优势、技术优势和设备优势,为牧区畜牧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每处配套建设化验室、手术室、处置室、工作室等诊疗功能室1500平方米,同时配置远程诊疗数据平台及各类仪器、动物无害化处理等专业设备100台套,项目总投资850万元。是服务现代牧业功能齐全、装备完善、抗风险应急能力强的综合性服务平台。2021年以来,共开展门诊诊疗413次,出诊服务92次,治愈牛32头,羊2万余只,提供优质兽药3万余件,饲料添加剂400多吨,惠及周边农牧民13004户。
动物疫病防治综合技术服务中心建成,大大提升我旗牧区抵御动物疫病风险能力,方便农牧民群众病畜就近诊治,并得到及时有效处置,防止不合理诊治、过度用药、过度检查、违规收费等过度医疗问题和疫病的传播扩散,降低疫病风险。为农牧民提供养殖、饲养、管理、防疫技术等服务,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了诊疗的及时性和针对性,提升现代化畜牧业水平,为乌拉特中旗打造绿色高端畜产品地保驾护航。
2022年,在总结2021年经验的基础上,旗委政府领导高瞻远瞩,倡导“三大攻坚战”、“四争”的总体旗域经济思路,旗农牧和科技局立足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这块牌子,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筹集资金760万元,用于购买150名基层动物防疫人员及其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公司提供的综合服务,继续推行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深受农牧民一致好评。
目前,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实现“八化五百四联系”即动物防疫程序化、技术服务规范化、组织管理制度化、集中免疫集团化、漏免补免加强化、抗体检测科学化、服务措施实效化、考核验收严格化,集中免疫密度达到100%、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国家标准、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畜舍消毒面达到100%、以村嘎查为单位免疫动物档案登记率达到100%、规模养殖场防疫信息档案建立100%,苏木镇政府与社会化服务公司的服务工作联系;嘎查村党支部与社会化服务公司的组织工作联系;官方兽医与防疫人员的业务技术联系,技术服务联络人员与养殖场(户)的当面指导联系。
效益分析:
一是经济效益。通过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的开展,既有效帮助养殖场企业做好畜禽重大疫病防控,降低了死淘率,提高了经济效益,又可以避免大规模传染和造成更大经济损失。2021年是我旗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的开局之年,实现了全年无疫,牲畜死亡率整体下降1%,全旗无疫增收约1900万元。二是社会效益。通过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的开展,全面落实了养殖企业防疫主体责任,既解决了防疫人员不足和养殖企业人员专业水平不高的困难和短板,进而可以让官方兽医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开展监测、监管、检疫等工作。三是生态效益。通过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的开展,集中收集处理废弃的疫苗瓶、防疫耗材等,减少了乱丢乱弃造成环境污染,促进了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 乌拉特中旗农牧和科技局
|